第二百八十八章 变心易虑-《赵四娘家》


    第(2/3)页

    姜荷莲子一直有开药铺的意愿,既然一切都到位了,她就立刻积极筹备了起来。不到十天,药铺就筹备完工了,就等到吉日开张。

    就在此时,姜荷莲子听赵三娘说起了一件烦心事儿。

    据赵三娘说,自打她家收养了一个弃婴后,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婴儿被悄悄放在了她家门口。那样鲜活的生命摆在眼前,善良的一家人自然没法儿看着不管,就全盘接受了下来。渐渐地,不光是小婴儿了,一些两三岁、三四岁的小孩子也被6续送上了门。

    她家收留的小孩子越来越多,赵三娘的头也越来越疼,正在苦思解决之道。就在这个当口,她家收留了十几个半大孩子,还资助他们开作坊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下可不得了了,以前还只是送小孩子,现在就有人把半大孩子往她家里塞。最夸张的是,前几天有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领着弟弟妹妹上门求收留。

    其实小孩子还好一些,赵三娘在持有百味堂餐牌的人家里选了几户心善可靠的,让这几户人家帮忙照顾小孩子。当然,她家不会白让人家帮忙,每月都会支取米粮银钱给这几户人家。要是小孩子实在太多,这几户人家照顾不过来,那就再挑选几户出来,想来也就解决得差不多了,就是头疼也头疼得有限。

    可半大孩子就真让她头疼了,这些孩子基本都处在人嫌狗厌的年纪,大多精力旺盛。那些持有百味堂餐牌的人家大多是老弱病残,照顾小孩子还行,要想把这些孩子看住看好,可就有些难度了。

    而且赵三娘是心善,可她不傻。这些半大孩子中,除了那个被后娘虐待带着弟弟妹妹来投奔的小男孩和家里彻底断绝了关系,其他的孩子多多少少还和家里有联系。他们跑到赵四娘家来,固然是自己家里太穷养不起他们,就想过来吃她家的用她家的,为自己家里节省些吃用。更多的,恐怕是想要像百食坊的孩子那样,过来学门手艺赚点钱。

    在赵三娘看来,这些孩子不管是家里唆使的,还是自己想出来的招儿,反正都不是些单纯的。一开始赵三娘想让他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可赵永忠夫妇非要拦着,死活不让她撵人。

    后来赵三娘也想通了,都是些日子过不下去的,不然也不能出此下策。毕竟幽州还是很注重名声的,哪怕那些孩子的爹娘不是真心想要抛弃孩子,可他们把孩子送来了,就是实打实的生而不养,这要被别人知道了,是要被指指点点的。肯背负这样的骂名,可见是真的艰难。既然是苦命人,那就拉拔一把吧。

    可是该怎么拉拔呢?赵三娘一脸懵圈。

    这时候赵三郎主动说,让这些孩子们去百食坊吧。
    第(2/3)页